每隔一阵子我都要证明一下自己可以写得很短,短到只用一句话就能表达别人整篇文章都无法表达的思想。
无论你的记忆多么差,都刚好够讲述一个故事。
那些最艰难的岁月,常给我一个安静的夜晚。
假如你关注一个异性的伴侣是什么人,那么你多少有点儿倾慕他(她)。
数百年前最富有的人,未必比现在的普通人过得好。数百年前最聪明的人,放到现在也还是顶尖聪明。
真正上瘾的事情,犹如呼吸空气般无法觉察。例如空气。
青年人的种种问题,是精神与肉体的不平衡;成年人则是名利与肉体的不平衡。
人与人之间无法被公平定价,这是一切悲剧喜剧的根源。
笨人自嘲,犹如东施撒娇。
真正绝望的人会平静安稳地度过一生。
人们并非因为是同行而有话聊,那些虽然是不同行业但有类似专业深度的人彼此更聊得来。
恐怖片比爱情片更不容易令人失望。
别责怪自己的冲动,连你的理性都要依靠它挺身而出。
人们用失望给下一个希望腾出地方。
成年人并不愤怒,只是咆哮。
人格不独立群体里的义愤填膺,就像池塘里没有缘由的蛙鸣。
机遇从来都是半成品。
一个人的整个学生时代都在学习“确定性”,然后毫无防备地被抛进一个“不确定性”的现实世界。
全世界没有任何免税店免智商税。
只有两种对话可以持续:对方牛逼而你又不显得傻逼的,你牛逼而对方又不显得傻逼的。
试着在时光的河流中种一些树,并且不去期待它们结果。
不是基于“求解”的简单,约等于乡下老太太也能说出来的宇宙真理。
不是从复杂中穿越而出的简单,过于简单了。
有些人就是有将事情简化的天赋。但这天赋本身其实非常复杂,而且使用场景有限,无法被复制。
女人有两种撒娇方式,向爸爸撒娇和向恋人撒娇。男人只有一种。
知识是用来辨识感知的,而非消灭感知。
书无法被替代。因为书是三维的,当你卷起一个曲面,会有电子书所不具备的阅读虫洞效应。
奢侈品的广告不是用来提升产品价值的,其广告就是价值本身。
上帝庇护你的方式是让某些事不发生。
那些不会因为变脏、变旧、变破而失去价值的,才是真的东西。例如钞票,书。又如时间。
一篇文章的开篇是作者最大的义务,结尾是作者最大的权利。
一本书的前言是作者的装逼,后记是作者的撒娇。
我对街角的期待因为报刊亭的消失而消失了。
需要禁止的东西生命力最旺盛,有时那生命力部分来自于被禁止。
人人都希望这世界出点儿乱子,但又不是真的乱。
引起共鸣比写得深刻更受欢迎。
结束一场无意义的争吵,靠的是理性而非智慧。
机智需要足够出众才能替代理性,就像足够漂亮有时能掩盖人的品性。
台词太多,会消耗战斗力。
多愁善感是有钱人的甜点,是穷苦人的正餐。
运气大于我们的努力,但也包含了我们的努力。
小心被张扬的信仰。
我相信无声的祈祷。
在每天都在重复发生的事件中,日出日落总能令你不厌其烦地感到震撼。
我们以为时间在流逝,而财富能积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世界的一切存在,包括你拥有的物质和财富,都随着你的时间同比例折损。
上帝是仁慈的,但那仁慈的分辨率不够精细至每个人。
这个世界永远无法被搅拌均匀,直至整个宇宙均匀地归于死寂。
“我们是一类人”,是比“我喜欢你”还要危险的说法。
苍蝇不会因为你的神圣而不叮你。
房子是虚妄的,而世间其他诸物更虚妄。这便是“不动产”的价值秘密。
终点不在乎你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
消费类的东西,从众经常是对的,例如饮食;创造性的东西,从众经常是错的,例如投资。
令人乏味的成功最靠谱,但也最容易被放弃。
尽量做正确的事情,否则你无法区别“坚持”与“赌徒式加码”。
理性的宽度取决于本能,理性的深度取决于智力。
聪明是赛马,理性是缰绳。
一个人的成熟度,可以用他对他人安慰的“不依赖程度”来评估。
金钱无法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但金钱有时能保护一个人的价值。
当你去问别人某件事情是否该去做的时候,你已经准备好犯错了。
孩子是成年人在生活失去可能性后的救生圈。
狗要在自己的领地撒上尿才安心,人要买下物业才安居。
新观点在等待老观点死去,而老观点趁机植入病毒。
当你因为某个朋友视友谊如交易而不忿时,那是因为你有另外的交易标准。
不在乎是因为得不到,不甘心是因为舍不得,不想要是因为看不上。
人们极少谴责恶魔,人们大部分时间在谴责令他们失望的天使。
淡泊是贪婪失手后的装腔作势。
世间的绝大多数事物都是自愈的,而你却试图从外部寻求治愈。
73年出生的人永远搞不懂63年出生的人在想什么,正如自己不被83的人搞懂。
我对无法靠天赋领先的领域没兴趣。
聪明的办法,可以是聪明的笨办法,也可以是笨的聪明办法。但笨的笨办法还是笨办法。
我愿意牺牲部分理性换取对虚假意义的追求。
有人把自己的愚蠢描绘成个性时会很得意洋洋。
欲望最诡异的地方是,人们不愿意放弃自己其实并不拥有的东西。
现实世界的土地是有限的,所以房子总在增值;精神家园的土地是无限的,所以精神总在贬值。
人们不需要真理,只需要理由。真理通常不像个好理由。
钱成为底线,远不是最糟糕的。
人们对于逝去的时光总是宽容的,并感激那段时光;对失去的东西,却不能感激曾经受惠于之。本质上只是因为人们对时光的逝去无可奈何。
宁静必须是一种难以被维持的状态,否则人就成了石头。
悲剧总是重复上演,并不断加重口味。
是谁在实施“事与愿违”这件事?他为何从不失手?
社交网络降低了聊天的成本,却令倾听更为昂贵。
对写作者而言,每隔一阵子再动笔,不是为了积累灵感,而是为了积蓄冲动。
人们靠理性谋生,靠非理性生活。
大众用两种方式摧毁天才:忽略,吹捧。
活在过去的人总是被现实撕裂,因为他的心在原地,身体被今天拖至未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孤独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