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峥的“三位一体”算法

40岁的黄峥,是中国仅次于马云的富豪。

在送掉100亿美金之后,黄峥仍然拥有350亿美元的财富。而这一切,在短短的5年之内发生,并且只能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发生。

关于拼多多的奇迹,人们有各种分析。两年前黄峥被各种怀疑的时候,我写过一篇《你们都在笑拼多多,我买了点儿他的股票(“拼多多简史”之一)》,那时拼多多股价跌到十几块。

直到现在,还总有人说自己因此赚了钱,又问我是否还拿着股票。

很遗憾,我不是专业投资者,赚钱的人也纯属自己运气好,跟我没任何关系。

关于拼多多的分析,有很多维度,例如从传统商业看中国的“不均匀”的潜力,从电商竞争的角度看突破点,从社交电商的角度看商业模式,从技术的角度看AI的魔力......

然而,所有这些分析都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因素:创始人。

没错,研究拼多多的文章,都会提及黄峥并不复杂的经历。

但只是感慨他年轻,聪明,运气好,有贵人相助,仅此而已。

本文将给出拼多多如此厉害的本质原因,那就是:

黄峥个人的“算法”。


先说结论:

黄峥的个人算法是:“三位一体”的创业者。

这“三位”,是:发明者,管理者,投资者。

1、先说发明者。

这是指黄峥的技术背景,以及拼多多公司的算法基因,和庞大的工程师队伍。

黄峥最早与“大佬”们搭上,是因为丁磊找他解决某个技术问题。

拼多多宣称的“分布式AI”,实现了“以消费者为导向,在消费者习惯的场景提供高性价比的购物体验”的产品优势。

当然,公司不是实验室,黄峥也不是高精尖的天才,拼多多在技术上体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工程优势。

他像数字时代的爱迪生,而不是特斯拉。

因为这种灵活性和执行力,拼多多得到了腾讯在流量上的巨大支持。

2、再说管理者。

这次黄峥不当CEO,是计划“花更多的时间和董事会制定公司中长期战略,研究完善包括合伙人机制在内的公司治理结构。”

段永平的带路,加上黄峥的悟性让拼多多的管理一开始就有某种少年老成的成熟。

黄峥一方面强调“本分”,认真地讲愿景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刚创立时拼多多就在打打杀杀中冲出来。有多少创业者熬得住被经销商在楼下围攻?

这种反差,让我想起看《滚雪球》时,书呆子巴菲特和芒格为了所投公司,赤膊上阵与工会斗争的场景。

管理就是担当,是打仗,是为资本负责,拼的是真刀真枪。

以上两方面矛盾吗?一点儿也不。

本分,首先是不骗自己,做正确的事。骗别人最大的坏处是,最后把自己也骗了。这是黄峥从段永平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本分和人品没啥关系,本分其实就是“理性”,是一切思考、计算、决策中的第一因素。

所以,黄峥讲公司的愿景,也很真诚,虽然不是煽动人心那种。

因为愿景和使命这类似乎很虚的东西,最能给股东带来长期的回报。

我猜测他是亚当·斯密和达尔文的信徒。

商业美德不是自我标榜,而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3、第三说投资者。

黄峥讲自己对价值投资属于“天生就懂”。段永平也说过,这类东西,懂的人点一下就知道了,不懂的人一辈子也懂不了。

听起来很宿命论,但可能就是事实。

黄峥经营拼多多的关键秘密之一,是价值投资思维。

当然,说起价值投资,巴菲特说自己是懂投资的企业家,懂经营的投资家。

一脉相承。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拼多多可以疯狂烧钱,疯狂补贴?这个和其技术基因似乎有点儿矛盾啊。

黄峥给出了答案:
如果把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决策都当做是投资决策,那么我们得去分辨我们用时间和钱换来的东西哪些是资产(asset)哪些是费用(cost),那些随着时间流逝、对加深生意的护城河有利的往往是"资产",那些时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的可以看成是费用。

没错,很多烧钱的公司,烧的是费用。

而拼多多,烧出来的是资产。

要做到这一点,又需要强大的企业数字中枢。

简单说,就是算得出投入产出,算得过总账,算得出长期的账。

由此,拼多多的第一封致股东信里说:

拼多多将是个勇于投资未来,立足长远的公司。它有时可能看起来激进,有时显得过于保守,但它其实都是因循一个简单的一贯逻辑,那就是专注于这个机构的内在价值。

你看,“发明者、管理者、投资者”这三个角色,是不是说着说着就一体了?


其实,发明者、管理者、投资者”三位一体的家伙,还有一个人。

那就是贝佐斯。

1、作为发明者,贝佐斯和黄峥一样,是数字化时代的工程师,毕业于普林斯顿,学的是计算机,毕业后去华尔街做软件工程师。

2、作为管理者,贝佐斯很幸运地是在西雅图创业。这个美国西北角的城市非常奇怪,除了诞生了微软,还有波音、星巴克、Costco等一大堆伟大的公司。贝佐斯就曾经得到了Costco创始人的指点,算是开了管理的天眼。

3、作为投资者,贝佐斯在华尔街混过,也是价值投资的信徒。

但是,对于数字化的公司,价值投资怎么玩儿?这一点连巴菲特也没看明白。所以他和芒格都为自己居然没买亚马逊的股票而懊恼。

贝佐斯想明白了一件事,在虚拟的数字化世界里,一样是有“资产”的。

我称之为“数字化房地产”。

没错,这个世界最赚钱的生意,仍然是房地产。只是,发生在数字世界。

贝佐斯想明白了一件事,这件事巴菲特很晚才理解。那就是:

亚马逊的价值在于提供近似于水电的基础设施服务。

加上从Costco创始人那里的偷师,亚马逊打出了“超低价+巨量+微薄利润”,大量吸引用户,形成规模效应后,以更低的基础设施成本和更低的价格吸引更多用户,形成飞轮效应。

此外,贝佐斯对于“自由现金流”的理解和运用,也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同宗同源。

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

没错,这也是拼多多的打法。

很多人怀疑:拼多多这么补贴,能赚钱吗?

也有人说:烧钱换来的客户,能持久吗?

更有人问:靠便宜货打五环外的市场,如何进入主流呢?

这些想法,压根儿没有理解拼多多的商业模式的本质。


最后

总结一下,“发明者、管理者、投资者”三位一体的创始人,是拼多多崛起的最大秘密之源。

从这个角度看,这家公司的奇迹,得益于“算法驱动+愿景驱动+价值驱动”,分别对应了“发明、管理、投资”这三个核心词。然而,未来竞争将更激烈。

对于投资人而言,假如你想要发现下一个拼多多,可以用这个“三位一体”模型套一下,去研究公司的创始人和当家人;

对于年轻人而言,如果你将来想成为一个黄峥这样的牛人,需要拥有一个更多元(而一体)的能力框架。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孤独大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