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在一个博客上看到的,文章中的列宁和我之前了解的完全不同,不知道这篇文章的真实性如何。内容如下:
来源:网络 作者:今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年8月1日以德国对俄国正式宣战而爆发的,形成了以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为一方,俄国、英国、法国为另一方的两大集团之间的世界性战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产党在德国、匈牙利发动的苏维埃暴动都失败了,为什么列宁不到两千人的赤卫队向合法政府逼宫夺权的“十月革命”却能得逞?
A、列宁是德国间谍
自苏联解体以来,秘密档案纷纷解密,资料显示,列宁不是一般的布尔什维克,而是德国间谍,所谓“十月革命”并不是社会革命,是一个巨大的阴谋,是在西欧一小撮阴谋家和冒险家的情报机关帮助下,由德国代理人列宁和洛茨基所密谋组织、挑唆完成的一次政变。
在这次政变过程中,俄国人民只是作为历史的玩偶,成了受“革命极端主义者”任意摆布的存在。
2004年1月25日,曾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雅科夫列夫宣称:“从文件中早已得知,这(场革命)是德国总参谋部的行动……列宁通过加涅茨基得到资金,帕尔武斯是策划者,这是历史学家和所有人都知道的。
布尔什维克被德国黄金收买的最重要论据是著名的“西逊文件”。1918年,美国外交人员艾德加•西逊在彼得格勒以2.5万美元得到这些文件,其中包含着有关德国总参谋部资助布尔什维克的情报以及德国方面对自己的“代理人”布尔什维克下达的指示。
1918 年10月美国政府公布的档案资料(史称“西逊文献”)和数年前由英国学者齐曼编纂的《俄国革命与德国:1915年至1918年的档案资料》一书,以及莫尔 希编纂的《俄国革命》一书,为世人提供了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为了实现夺取政权的目的,列宁曾大量接受德国官方的津贴。
从德皇政府的文 件中,莫尔希找到了列宁单独会晤一个名叫基斯库拉的爱沙尼亚人之材料,此人在当时是一个半公开活动的德国高级间谍。莫尔希评注这份文件称:“这两人之间达 致某种默契,因此在会晤后列宁立即获得一笔巨款。”莫尔希还说:“列宁一开始就知道基斯库拉的身份,因此把他当作自己与德方之间的媒人,从他手中获取经 费。”
布尔什维克与德国的皇权政府之间的合作,绝非个别情况,而是全面性的。瑞士社会民主党领袖格林就是一名德国间谍,而列宁流亡瑞士期间,一直受格林庇护。
莫尔希提到列宁对谈判缔和的态度时说:“列宁已获得德国人的谅解;他们把他送回俄国,使他夺取政权及促成停战,德国资助他来达到这些目标。”
据 监视列宁的瑞士特工记载:“1916年12月28日,列宁提着一个不大的行李箱走出苏黎世的住所,我们跟随他乘火车于上午10时来到首都伯尔尼。下车后他 直接住进离火车站不远的一个旅馆,半个小时后,他走出旅馆坐上一辆开往边境小城福索祖尔斯方向的有轨电车。下车后,他边走边环顾四周,随后走进德国驻当地 的领事馆大楼,此时是上午12时30分。直到第二天下午16时,列宁才走出领事馆。大约4个小时后,他坐上了返回苏黎世的火车。”
事后 获悉,列宁此次福索祖尔斯之行,是与德国驻瑞士伯尔尼特使冯•罗姆贝格伯爵会谈,协商了两套护送俄国革命党人回国的方案。第一套方案是从瑞士乘坐专列前往 德国,再经过德军占领下的波兰或经中立国瑞典进入俄国。鉴于俄国临时政府向瑞士提出过引渡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人的要求,一旦瑞士不同意列宁等人出境的话, 就采取第二套方案,由德军总参谋部提供秘密车厢,借国际货运专列将布尔什维克党人运出瑞士,或者在德瑞界湖博登湖上准备好渡轮,将列宁等人接走。鲁登道夫 在其回忆录中写道:“从军事角度来看,把列宁放回俄国是一个明智之举。……只要俄国它不退出战争,我们就不能摆脱失败的阴影,我们帮助宣扬赤色革命的俄国 激进分子,就是帮助德国。”
B、 德皇批准“托尔计划”
1917年3月下旬,德皇威廉二世正式批准了由德国外 交部与总参谋部共同制订的“托尔计划”,并在计划上批示:“以列宁为首的40余名布尔什维克党人对德国有利用价值,接受他们的申请。”俄国革命党人被分为 两组,分批取道德国返回祖国。1917年4月9日,以列宁及其家人为首的第一批革命党人从苏黎世登上了德国专列。专列开出后不允许任何人上车,也不允许任 何人下车,窗户被用黑色亚麻布制作的窗帘遮得严严实实,车上乘务员也尽量保持沉默。幸运的是,瑞士政府并未进行任何阻拦,行程十分顺利。
1917年4月17日,德国在斯德哥尔摩的情报机构头目向柏林总部发出电报说:“列宁幸运的进入了俄国。他已完全按照我们意愿行事。”
1917年7月4日,曾与列宁一起在国外工作的社会革命党人班克拉托夫在媒体上指责列宁与德国“达成某种秘密协议”,并宣称列宁、加米涅夫、科兹洛夫斯基都是“德国派往俄国的间谍”。这些人“要在德国的资金资助下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当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坚决拒绝与德国单独签订和约后,德皇政府即派专车秘密地把列宁等人从瑞士接到德国,再把他们安置在密闭的火车车厢中,经瑞典和芬兰潜回俄国。列宁等人一回俄国即开始暴力行动,……
C、“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原来是一发礼花炮弹
根 据俄国学者的证实,进攻冬宫的浩大场面,都是后来的艺术化编造,实际是一支不到两千人的赤卫队占领了彼得格勒全市的战略据点,部分武装人员采取了逼宫行 动,阿芙乐尔巡洋舰当时并没有实弹炮击,而是发射了一发礼花炮弹。政府武装十分微弱,主张民主自由的临时政府没有任何抗拒就被赤卫队逮捕了。十月革命不是 人民的自发革命,而是布尔什维克武装队伍向二月革命建立的临时政府“夺权”。在这一年11月间推翻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建立了共产帝国。
列 宁想要颠覆俄国政府,而威廉二世皇帝则要取得在东线的胜利。解密的档案证实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合作的规模。没有德皇威廉二世,没有他出钱出枪,扩大 革命喉舌《真理报》的发行量,列宁的武装政变绝无成功的可能;德意志帝国接连数年以千万计的马克和后勤援助支持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没有德国的支持,列 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就无法维持执政最关键的第一年(1917至1918),很可能也就没有苏联的出现,没有共产主义的崛起。德皇威廉二世用马克、武器弹药支 持了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就是列宁所说:“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不受任何绝对的法规限制的,直接依靠暴力的政权” 。
也就是《共产党宣言》所包装的撒旦主义八大纲领之一的没有道德和人权的独裁政权与专制社会。
D、德皇威廉达到战略目标
第 二年3月,苏联政府即与德国政府签订了布里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与德国单独媾和。 苛刻的和约,不仅使俄国丧失了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万居民,而且在被占领区有占全国煤炭开采量的90%,铁矿石的73%,54%的工业以及 33%的铁路。此外,条约还规定,苏维埃政府必须复员军队,包括刚刚组建的红军部队。海军应该驶进俄国的港口,在那里停泊到缔结普遍的和约或立即解除武 装。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同年8月27日,又在柏林签订苏德间三个附加条约,规定苏俄以各种形式赔款60亿马克。1918年3月29日在《布列斯 特和约》生效。
E、列宁从德国得到多少吨黄金?
1918年10月美国政府公布的档案资料(史称“西逊文献”) 和数年前由英国学者齐曼编纂的《俄国革命与德国:1915年至1918年的档案资料》一书,以及莫尔希编纂的《俄国革命》一书,为世人提供了最权威的第一 手资料:为了实现夺取政权的目的,列宁曾大量接受德国官方的津贴。
书中介绍,德国拨出5000万金马克(约合9吨多黄金)。书中还详细描述这些钱如何分批交到俄国革命者手中。4月8日,德国总参谋部向威廉皇帝报告称:“列宁顺利回到俄国。他干的确如我们所愿”。
据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现任俄罗斯东正教大学宗教研究室主任德烈•鲍里索维奇•祖波夫主编的《二十世纪俄国史(1894—2007)》一书介绍,列宁从德国 威廉皇帝那里得来的“革命经费”不是一笔小数目。该书作者引用一些学者据德国外交部公布的档案详细叙述德国威廉皇帝的计谋:设法从俄国内部寻找代理人,利 用这只别动队,从俄国内部瓦解沙皇的力量。列宁从1915年开始得到德国当局资助在俄国进行革命活动,实际上充当了德国的秘密代理人。
书中还提到沙皇秘密警察头子奥克拉纳派遣线人渗入各革命组织;渗进布尔什维克的沙皇特工人员是阿齐夫及马连诺斯基,他们是在直接贿赂列宁之后被接纳为革命“同志”的。
莫 尔希在书中提到,在1904年日俄战争前夕及初期,日本曾津贴俄国的许多反对党派,列宁当时尚是无名小卒,但他也不肯放过机会去分得一杯羹。书中还提到, 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的初期,以筹措党的经费为名,在国内指挥了几次银行劫案,但赃款中有很大一部份被他自己挥霍了。後来他又订立了几条“党员守则”,规 定凡参加行劫者不得过问所得款项的数额及用途,因此他得以把“公款”顺溜地转入自己的腰包。
参考资料:
《20世纪俄国史〈1894---2007〉》
莫希尔《俄国革命》
2007年德国《明镜周刊》第50期:《德皇陛下的革命家》 (Revolutionaers einer Majestaet)
齐曼《俄国革命与德国:1915年---1918年档案》
1918年10月美国政府公布的档案《西逊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