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聪明的韭菜也还是韭菜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 向各位读者拜个早年, 祝各位新年里面不当韭菜, 多割韭菜!


//聪明的韭菜

记得星爷在《武状元苏乞儿》中有个搞笑的情节: 洪长老要让星爷竞争丐帮帮主, 对星爷说: 你会是乞丐中的霸主. 星爷问: 那是什么? 洪长老回答: 还是乞丐! 星爷晕倒!

那么请问:

入市n年, 不再瞎折腾的, 很多基础知识也懂了不少的, 有些暴涨也不追高, 暴跌也不抄底, 自我感觉已经非常有经验的, 会按照一定的所谓技术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 政策分析, 基本面分析等操作的,是不是还是经常不赚钱, 经常被套, 经常割肉?

为什么呢?

因为这只是学乖了的韭菜, 最简单的低级错误(那是留给新韭菜的)不容易再犯, 但是,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面, 人性的脆弱一触即溃.

有些股票, 从高点下跌了30%以上, 学乖了的韭菜就入场了. 他们没有在最高的位置接盘, 可算是学聪明了.但是跌30%接盘, 以为找对了入场点, 结果后面又跌了20%以上, 学乖了的韭菜还是被埋了.后来一查, 该股票去年涨了至少100%以上, 即使跌去30%, 也有70%涨幅.

这又让我想起了范伟和赵本山的小品《功夫》里面卖轮椅: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5000, 喊错了吧? 重新捋一捋, 2000, 成交!

看吧, 不必喊到5000, 2000就卖, 庄家依然赚大钱, 韭菜依然高位接盘, 尽管不是最高.

孙子兵法云:虚虚实实, 实实虚虚, 虚则实之, 实则虚之. 人生无常, 虚实无常, 股市亦无常.

庄家的表演无处不在, 而自作聪明的韭菜总以为能跟庄, 抄庄家的低, 或者上车等庄家抬轿, 结果还是那句老话: 聪明反被聪明误.

再聪明的韭菜, 说到底, 也还是韭菜, 有长进, 但没有升华, 没有从无数被割的量变中醒悟, 即没有发生质变, 所以最终还是当韭菜.

要想不当韭菜, 就要想悟道, 什么是道呢?

下面就讲作者的悟得的道和别人误以为的道(非道)


//道

1)未来不可预测

决定未来发展的因素千千万, 没有人可以穷举所有因素以及对应的权重比例, 否则历史就不是发生, 而是表演了.

这是作者在不同的文章中反复强调的观点, 这个观点非常简单, 简单到每次都说, 有人都要嫌烦嫌啰嗦了.

但是, 就是这么个简单的观点, 很多人知道并理解, 但就是做不到. 还是抵抗不住诱惑,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追高, 或者在"形势异常惨烈"中割肉.你能说他们不聪明吗? 可是, 再聪明的韭菜, 最终还是当韭菜罢了.

这一条, 对应于股市, 即股市不可预测.试图用任何方法预测股市是涨还是跌的, 都是胡说八道.也就是说, 没有方法可以预测未来.

但凡幻想可以预测的, 想一想永动机就可以了, 永动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 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

至于人云亦云的"你不能预测, 是你水平不够", 不过是"皇帝的新装".想当神棍赚咨询费入会费的, 可以这样去忽悠韭菜, 想自己炒股赚钱可不能这样忽悠自己.

//推论: 不是你能跟庄, 而是庄在盯你.

庄家时刻在监控散户的行为, 当然这里的散户行为指的是大多数散户表现出的集体行为.详细论述参见《赌博原理》一文. 也就是说, 庄家也不可能预测未来, 他们只能监控散户的行为而做出逆散户行为的操作.

作为普通散户, 你不可能了解庄家在想什么, 因为他也不知道他应该想什么, 他要等散户action了之后, 才会想什么. 等你发现他想什么的时候, 你的行为已经出卖了你, 他又可以重新想什么了, 你始终比他慢.

2)变化永恒, 唯一不变的是变

对应于股市的, 这个永恒的变化就是股市总是有波动, 即使某天一字涨停板或跌停板, 是一条直线, 但是并不意味着每天如此, 总体来看都是起起伏伏, 不会无穷地涨, 也不会无穷地跌,总是在反反复复的折腾。可以理解为涨多了跌, 跌多了涨, 是佛门所谓的"轮回".

网格交易的基础就是基于这样的波动而赚钱, 而且可以一直赚下去, 因为变化永恒, 波动也就一直有.


//非道

//胜率

有人特别喜欢讲胜率, 认为只要找到一种方法, 胜率超过5成, 比如6成, 那么在多次操作之后, 总体必然是盈利的.这也是很多民间高手, 尤其是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高手喜欢炫技的谈资.

这个想法乍一看很有道理, 但是在这里, 作者作几点澄清, 就知道非常不靠谱了:

1)这些方法的样本空间不够, 没有权威的数据可以支持他们的结论.

学过概率论的都知道, 只有足够的样本空间, 概率才趋于稳定的表现, 否则你扔5个硬币, 如果都是正面, 你能说正面的概率为100%吗?

正因为结论并不是真的靠谱, 而是被已经发生的事实错误地当成了必然的结论.哪天你信心满满地重仓操作的时候, 也许一把回到解放前.请大家网上搜索"赌徒的错误", 作者基础篇中也有相应的文章《赌徒的错误》.

这里简单说一下吧:

当扔了10个硬币都是正面的时候, 扔第11个, 正面反面的各自的概率是多少? 

如果之前10次扔了就是正面成为既定的经验, 你是不是会下重注赌正面?

同样的, 这些民间高手总结各种经验, 关于各种技术图形的, 能量的, 量价关系的, 所谓的筹码分布的, 龙虎榜大小单的, 资金流入流出的等等,  得出的高胜率的经验, 真的就是高胜率吗? 

君不见, 过去n年网上风风火火的若干民间大师, 有几个还在风光的? 是不是过几年都销声匿迹了?

2)概率的发生不是均匀的

即使抛硬币这样的事情, 也不是正面一次, 反面一次, 交替发生, 均匀发生.

退一万步讲, 即使这些民间大师的方法的胜率真的能达到6成, 如果你用, 会怎么发生了?

是先赢6次, 输4次, 还是赢一次, 输一次之类交替发生?还是先输4次, 再赢6次? 或是先输40次, 再赢60次? 

问题是, 先输40次的话, 你早就输得内裤都没有了, 下面即使可以赢60次, 你有赌本哇?

更恐怖的, 或者咱们先输400次, 再赢600次? 下地狱之后才知道地狱有十八层吧?

那么简单点, 先输个4次, 你接下来是选择继续用这个方法呢, 还是开始怀疑了呢?

为什么会这样?

归根到底, 这些所谓的胜率, 还是在主观臆断未来的走势, 只不过, 聪明了一些, 人为地加上了所谓的概率, 不像以前一句话说死是涨还是跌, 所以对人的迷惑也非常大. 但正因为这样的胜率本质上是YY出来的, 也就难保哪天还是当了韭菜.

聪明的韭菜毕竟还是韭菜!


//春节红包

但凡大节日, 春节, 国庆节之类, 有人统计了最近10年的数据, 都是涨多跌少, 也就是发红包的概率大.

作者觉得10年不过10来个数据, 作为统计样本实在少得可怜, 姑且把它当做新年的祝福吧.

即使红包必发, 那么又是怎么发呢?

是节前先涨个10%, 节后再涨个10%, 或者节前横盘, 节后涨个10%, 或者节前暴跌10%, 节后恢复回来(也相当于涨了10%嘛)?

究竟是哪一种呢?不知道. 所以, 现在抢红包行情的, 也还是未知数. 

上周就开始抢的, 已经被埋了, 现在能不能抢呢?不知道.

作者不需要知道!

作者用的是网格交易法, 在操作范围内, 跌到网格买入价就买, 涨到网格卖出价就卖, 管你庄家怎么表演, 折腾越大, 作者赚得越多.

这红包, 让聪明的韭菜去抢吧, 至于能不能抢到, 是运气, 而非本事, 不可强求; 被埋了呢? 那也是运气!

而作者相信, 不管哪种发红包的方式, 只要折腾足够大(5%以上的波动), 作者一定收得到红包.


//总结

作者悟得的道不见得是最高境界, 但是至少已经不再当韭菜.

是不是韭菜, 归根到底一句话, 是否相信未来不可预测. 

你要是还是相信算命, 去尝试各种预测走势的方法, 那无论多么聪明, 还是摆脱不了当韭菜的命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网格神奇

风险与收益并存

牛市气氛蛮浓的, 本周除了周四习惯性下跌(假摔?)一下, 连周五都是大阳线.

于是, 很多人感觉牛市要来了, 作者的网格交易设定2PB的清仓线是不是太低了?

然后, 有人就蠢蠢欲动, 提高了清仓线, 试图提高收益率.

那么这么做真的可以吗? 让我们深入探究一下.

=================================

//网格交易法的风险

爆雷的退市风险, 规则的停牌风险, 属于系统性风险, 和网格交易法无关, 你只要买股票都有, 无法控制, 这里不讨论.

我们现在讨论网格交易法的两种可控风险: 清仓踏空风险和爆仓被套风险.

//清仓踏空风险

股价涨过清仓线, 第一段也卖完了.

清仓后股价继续涨, 这时候, 你是"有钱没股票".

你需要重新建仓, 但未必能找到合适的标的.

为什么?

A股大部分股票都是随大盘的.

如果你的股票是小众类型, 即特立独行上涨上去后清仓的, 而此时大盘不怎么样, 那么恭喜你赚了. 此后, 你可以继续选择符合条件的股票.

当然, 更多的时候, 你的股票是随着大盘走的, 此时如果你的股票能清仓, 也就意味着之前大部分符合条件的股票都可以清仓了.

因此, 当你清仓后重新选股时, 发现很难选到满足条件的合适的股票. 此时, 一般为牛市, 至少也是大级别反弹高位区域.

没有标的, 你只能空仓等待, 而此时各路股价还有可能继续冲高, 你也只能看别人表演.

在股市, 踏空和套牢一样令人讨厌, 某种程度上, 踏空比套牢更难受, 随时随地感觉错过1个亿

//爆仓套牢风险

这个不多说了, 就是股价跌破爆仓价被套了, 即"有股票没钱".

//两种风险本质一样: 都赚不到钱

清仓踏空风险(有钱无股票)和爆仓套牢风险(有股票没钱), 直接导致的是就是赚不到差价.

好在, 大A从来都是牛短熊长, 没多久牛市就会暴跌来股灾(自由落体?).

而真正意义上的熊市其实也不长, 因为股市是要融资的, 要融资就要有人买单, 都把韭菜割完了, 股市也就要关门了.

所以真正跌得很低很惨的时间也是很短的, 正如牛市真正涨得疯狂涨得很高的时间很短一样.

更多的是时候是在震荡, 只不过, 人们在思想上只区分牛市和非牛市, 而把非牛市一律认为就是熊市.

因此, 无论是清仓踏空的时间, 还是爆仓套牢的时间, 都不会很长(短则几个月, 长则一年半载的), 不太可能等不到恢复操作的机会.

=================================

//作者网格交易的两个公式, 揭示了风险与收益并存

x是每段下跌百分比, 

m是年成交次数

y是下跌百分比, 就是清仓线和爆仓线之间的幅度 

n是网格段数

//分段公式

(1-x)^n=1-y

确定了x和y, 可以求出n, 并且可以看到, 当y变大, 即增大网格清仓线和爆仓线的距离, n也变大

//年化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 = m*x/n

其实下跌x买入, 再原价卖出, 收益率超过x, 实际为(1/(1-x)-1), 但为简化计算, 我们把收益率就认为是x

//风险与收益的矛盾

1)增大y, 可以减少爆仓或清仓的风险

清仓线上移, 减少了清仓踏空的风险

爆仓线下移, 减少了爆仓被套的风险

2)增大y, 导致年化收益率下降

由于未来不可预测, 我们认为未来涨跌各半, 因此, 当x确定的时候, m随着y同比例变化, 设这个比例为k.

当y变化到k*y, m也变成k*m

因此, 年化收益率= m*x/n = m*x*ln(1-x)/ln(1-y) 也变化为 k*m*x*ln(1-x)/ln(1-k*y)

通过数学方法可以证明: 

k>1时, (1-k*y)<(1-y)^k, 即y变大, 年化收益率变小(最简单的, k=2时, 1-2y < (1-y)^2=1-2y+y^2)

从y的变化, 可以看出, 作者的网格交易法的这两个公式充分揭示了一对矛盾, 即风险和收益并存.

你想赚多一点, 风险就大一点(清仓踏空风险 and/or 爆仓套牢风险), 想少点风险, 收益也就下来了

//例子

1)x=5%, m=40, y=50%, n=14

年化收益率= 40*5%/14= 2/7 = 14%

2)x=5%, m=60, y=75%, n= 27

年化收益率=60*5%/27 = 1/9 = 11%

=================================

//网格交易真正的作用

//机械交易 pk 自主交易

//自主交易的缺点

1)自主交易情绪化严重, 缺乏纪律性.

操作计划经常临时改变

2)自主交易缺乏耐心.

容易被眼前的形势所迷惑, 不能看到长远.

3)自主交易容易被庄家牵着鼻子走.

看盘即时下单, 而非提前下单, 容易成为"薛定谔的猫"中实验的人

//机械交易的优点

可以看到, 机械交易完美克服自主交易以上缺点, 而网格交易就是一种机械交易.

这是机械交易共同的作用.

//作者的网格交易法真正的作用

而在作者看来, 其实网格真正的作用在于消磨时间, 等待中奖.

而中奖后股价一飞冲天, 甚至可以直接翻倍, 正所谓三年不开张, 开张吃三年.

参看《进度条原理》.

消磨时间的时候, 要生存, 有差价供着;

中奖后一飞冲天, 有发展, 大赚特赚.

是为"先生存, 后发展".

并且即使只有差价, 差价的年化收益率也远远高于银行存款, 货币基金, 国债, 甚至媲美P2P, 何乐不为呢?

=================================

//总结

1) 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 风险与收益并存

2) 即使用网格交易法, 也要用适合你的参数

=================================

//题外话: 作者的网格交易法和其他人的网格交易法有本质的区别

1)作者的网格交易法是当成战略使用的, 而不是战术

参看《以战略高度认识网格交易法

不是牛市了就捂股, 震荡了就网格, 熊市了就定投, 而是贯穿牛熊自始至终.

事实上, 朝三暮四的人, 往往啥也没赚到: 牛市吃到股灾, 震荡了拿不住, 熊市割在地板上. 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什么都想要, 总希望利润最大化, 最终P也没得到.

这也应了巴神的一句话: 市场一直在变, 但人心从未改变.

2)作者把市场分成3类, 牛市, 震荡市, 和熊市

牛市(单边涨)卖完拉倒不玩了, 即所谓的清仓踏空; 熊市(单边跌)有可能爆仓被套

但是大A从来都是牛市和熊市很短, 震荡市很长, 而习惯上, 人们喜欢把震荡市也称为熊市, 造成牛短熊长的错觉.

因此, 作者从未觉得钱会少赚. 去头掐尾, 恰恰是赚得最稳妥的大部分钱.

3)作者的网格交易法在选股的时候已经考虑到爆仓风险

踏空不赔钱, 所以更多的考虑爆仓风险, 从而选股的位置已经非常低, 极大地降低爆仓风险, 但依然有可能爆仓.

如果你几个月乃至1年的套牢也扛不住, 那么相信基本上也很难有所作为了.

其他人的网格交易作为战术, 往往配合所谓的趋势和估值使用, 因此价位可能比较高.

而趋势一旦反转或者业绩变脸造成估值大幅下跌, 那么随时随地爆仓.

而看了作者这么多文章的读者应该明白, 未来不可预测, 普通P民也没有提前获得足够有效信息的渠道, 因此, 趋势和估值都靠不住.

还是那句话, 风险与收益并存, 你想博更大收益, 就得承担更大风险.

但作者只愿意稳稳当当地赚属于自己模型风险之内的钱, 其他的不考虑, 因为该亏的钱都已经亏过了, 真的赚不到! 投机偶然所得最终必然还给市场!

=================================

//广告

帮朋友推广一下: 智能交易神器

识别二维码验证手机号下载APP, 可以做模拟条件单,网格回测。开立账户享受优惠佣金. APP功能包括止盈止损,一键打新,分批建仓分批出货等18种条件单功能.

客户经理的微信号: lyl18349252128

最牛叉的是, 这个app居然直接支持网格交易, 云端盯盘, 智能下单!

嫌网格交易下单多且每天机械重复麻烦的, 可以尝试用用这家的app.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网格神奇

未来不可预测的数学解释

行情依旧火爆, 盘面就不用多解释了, 躺赢的人生无需解释, 留给跳大神的股评家和分析师吧, 我们退化了, 只会数钱.

上周3000点围而不攻, 很多人担心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结果今天就突破了.

可见即便牛气冲天的氛围, 担心和焦虑依旧不会少.

持股的怕行情就此结束, 踏空的怕又飞起来没上车的机会, 总之就是怕这怕那.

为什么有这样的害怕和担忧? 

其实这源自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即使是经验极为丰富的歌手, 登台前依然会有一定的紧张, 因为每次表演都是一个新的未知.

现在, 作者就对"未来不可预测"做出理论上的解释, 让大家明白"不可预测"是一种必然.

那么, 降低对"不可预测"的焦虑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 即对冲思维.

=================================

//"未来不可预测"的数学解释

//缘起

帮同事一小孩解出了一个数列题目, 突然灵光一闪, 竟然找到了"未来不可预测"的数学解释

//数列填空

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或者公务员的类比推理题经常有观察数列规律给出下一个数列元素值的题目.

例如: 数列 1, 3, 5, 7, ( )

问()中应该填多少?

相信明眼的读者脱口而出: 9

为什么是9

这不是很明显嘛, 都是奇数, 依次递增.

显然, 这是一种思维定势.

在数学上, 仅仅凭几个有限的数值, 并不能确定后面的数值.

简单地说, 数列可以看成是同一个函数f(x), 在x=1, 2, 3, 4, 5, ...下的取值.

在这里有:

f(1)=1

f(2)=3

f(3)=5

f(4)=7

那么, f(5)就一定等于9吗?

事实上, 满足前4个值的函数有无数个(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数学的相关知识, 列出不定方程)

//几何解释

在平面上, 你可以认为y=f(x)是一条曲线, 而给定的4个值, 其实就是平面上的4个点.

显然, 可以有无数条不同曲线, 满足经过这4个点.

因此, 单凭曲线上有限的点, 是不可能求出完整的确定的曲线的.

所以, 可以说f(5)有着无限多个取值.

//生活的启示

同样, 在生活中, 这有限个点, 其实就是我们能知道的已经发生的结果.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因此, 当你决策之前, 所获得的信息必定是有限的.

但借助这有限的信息, 是不可能准确地求出整个事件的运行轨迹的.

这里的运行轨迹不仅仅是包括未来的轨迹, 甚至还包括过去的轨迹, 也是无法确定的.

因为有限个点本质上是离散的, 而非连续的, 你怎么可能知道真正的轨迹如何?

因此,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股市的启示

在股市中, 政策, 消息, 基本面, 资金面, 技术图形等等, 都属于既定的有限个因素, 也就是上述的有限个点.

同样, 凭借这些东西, 是不可能精确地找出股价运行轨迹的, 也就是股价是不可能预测的.

那些号称大盘精确到多少多少点位, 误差不超过10个点的"高手", 你能相信吗?

=================================

//缠论: 牛叉 or 忽悠?

两年前, 第一次听说缠论, 是源自与一位私募大佬的交谈. 对方侃侃而谈, 作者如一头雾水.

后来赶紧回家恶补, 查了一下百科, 发现竟然是: "缠论是目前唯一能用数学手段进行证明的交易理论".

乖乖隆地洞, 这么牛叉! 不会缠论是不是又错过几个亿了?

然后又搜出了几百课的缠论资料, 相信很多学习缠论的人都会感觉其"深奥", 被其深深地吸引而不能自拔.

作者看了前几个基础定理和解释, 就知道这又是一个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因为他基于经典的k线理论.

在《股市分析无用论》一文中, 作者已经解释过了, 经典的基于k线的技术分析, 全部都是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也就是有时正确, 有时不正确, 最终的结果和抛硬币并无本质的不同.

然后, 作者又搜到了很多关于缠论抄袭的新闻, 说的是所有缠论涉及的概念, 理论, 都是来自国外的一些论文而已, 叫混沌操作法, 而这些论文早就被华尔街所抛弃, 因为本质上和技术分析并无不同.

这些新闻, 与作者上述初看之后的判断完全相同.

其实, 从刚才的数列题目, 作者已经在数学上证明了未来不可预测(这也符合唯物史观), 那么这个缠论号称能用数学手段预测交易的理论, 就不攻自破了.

其实类似的还有波浪理论, 所谓千人千缠, 以及千人千浪, 不过都是把预测这种不可能的事情, 强行加上了自己的YY而已.

大家都自行YY, 所以每个人都不一样, 然后还要套上《皇帝的新装》: 你不能理解, 是因为你的层次不够, 没有能理解的人层次高而已.

现在知道, 为什么熊途漫漫之时, 私募一样亏钱, 和普通散户没太多区别, 因为竟然信奉这种不着调的算命(预测分析)之说.

=================================

//赵老哥的江湖

最近, 八年10000倍的游资大佬赵老哥的传奇故事在财经界刷屏.

其实这个故事并非什么新闻, 但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被疯传呢? 

然后揭秘的其操作的股票是什么类型呢? 龙头股和强势股!

什么意思?

就是告诉你, 追涨杀跌相当有前途, 你看有人搞了1万倍, 你再怎么不济, 弄个100倍, 或者次点的, 10倍, 总可以吧?

图样图森破!

你信你就当韭菜了.

显然, 这是一些鼓动和怂恿韭菜们追涨杀跌的枪文.

目的, 就是要让韭菜们能在高位毫不犹豫地接盘, 让他们感觉到当前只有几倍(实在太便宜了), 可以向10倍乃至100倍发起攻击.

我们已经知道了未来不可预测, 股价不可预测, 所谓的"强势"又从何而来? 即使今天涨停, 你能知道明天还涨停吗?  不过强行YY罢了.

当韭菜们做着10倍乃至100倍梦的时候, 也就只能是做梦了.

=================================

//总结

1) 即使牛气冲天, 明天依然不确定.

2) 类似的枪文频出, 让跑步进场却不明真相的新韭菜们激情高昂, 这同样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3) 再次确认, 不必浪费时间研究精准买卖的方法, 因为根本不存在.

确定出精确的f(5)=9 只是你一厢情愿的思维定势罢了.

4) 作者的网格交易法, 作为一种对冲思维, 是应对"未来不可预测"的方法之一. 

不必去预测, 不必担心走势, 化不确定的未来为确定的等待, 涨跌都OK, 大大降低了焦虑.

躺着数钱, 其实并没有你认为的那么难.

=================================

//广告

帮朋友推广一下: 智能交易神器

识别二维码验证手机号下载APP, 可以做模拟条件单,网格回测。开立账户享受优惠佣金. APP功能包括止盈止损,一键打新,分批建仓分批出货等18种条件单功能.

客户经理的微信号: lyl18349252128

最牛叉的是, 这个app居然直接支持网格交易, 云端盯盘, 智能下单!

嫌网格交易下单多且每天机械重复麻烦的, 可以尝试用用这家的app.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网格神奇

磨低成本说的误区

一提起网格交易, 人们会除了会自发提出单边市效果不好的质疑外, 另外一个非常不屑的观点就是"无非就是做短差不断降低成本罢了".

显然, 这些都是一些想当然的直观感受, 而并没有深入研究和实践.

前者已经在《有关单边市的担忧》一文中讨论过了, 今天我们来讨论后者.

=================================

//股票的成本

单次买入肯定有成本价, 但对同一个股票多次买卖后, 单次的成本价意义就不大了.

因此, 所谓股票的成本, 一般是指某个股票平均每股的买入成本, 是一个平均的概念.

同时, 这里也反应了一个事实: 成本是针对这个股票的整体投资而言的, 而不是某一次的买入.

//降低成本

由于成本是平均的概念, 所以, 所谓的降低成本, 其实降低的是平均每股的买入成本.

//为什么要降低成本?

这个问题是不是多余的? 

谁都知道降低成本可以多赚钱, 但降低成本仅仅是可以多赚钱吗?

//降低成本的好处

为了简单和说明问题, 以下讨论不考虑税费.

1)更快地实现同等的盈利目标

比如:

原先买入10元成本100股, 如果想每股盈利2元或绝对盈利200元, 需要12元卖出.

现在通过低位买入降低了成本, 比如变成了8元成本200股, 

如果目标是每股盈利2元, 就不必等到12元, 等到10元卖出就完成了.

如果目标是绝对盈利200元, 那么更快, 只需要等到9元卖出就完成目标了.

因此, 降低成本, 可以提前实现盈利目标.

2)目标价位不变, 盈利空间更大

接上面的例子, 变成了8元成本200股后, 还是等12元卖出, 将会实现每股盈利4元或绝对盈利800元.

3)发现行情不对, 出局时亏损更少

接上面的例子, 如果没有设置固定的止损比例, 而股价下跌到7元, 你成本10元时亏损3元/股, 而成本8元时只亏损1元/股.

4)提高抗风险能力

接上面的例子, 如果止损为10%, 你成本10元时跌到9元就要止损.

如果庄家洗盘, 洗到8元多就开始拉升, 那么你将被洗出去.

而将成本降低到8元后, 你可以扛到7.2元止损, 更耐洗.

从而, 能更好地抵御短期的洗盘震荡.

5)增加心理优势

由于4)的关系, 你更能拿的住, 毕竟, 即使是暂时的浮亏也是让人不爽的.

//为什么要盯着成本?

由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 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是盯着成本的, 即以成本为中心和依据之一展开具体的操作.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为什么这么关心成本的降低:

成本降低了, 一切都好说.

=================================

//成本降低的两种方法


1)增量资金低价买入, 造成平均成本降低

以更低的价格追加买入, 摊低整体的平均成本.

显然, 这是针对有增量资金而言的.

而分仓的情况, 可以看做是备用的仓位是持有仓位的增量资金.

2)滚动操作的盈利抵消底仓的部分成本

由于股价的波动性, 尤其是短期的波动性较强, 很多人喜欢用一部分资金滚动操作.

而不参与滚动操作的持股部分, 被称为"底仓".

显然, 滚动操作得手, 其差价即为滚动操作的盈利, 抵消了底仓的部分成本.

//滚动操作可以自主交易, 也可以用网格式的机械交易

这也正是网格交易很自然地被人说成是磨低成本的方法原因

                  

=================================

//不同的目的, 决定了不同的思维逻辑和最终的操作

//作者的网格交易法, 目的就是做差价, 不看成本

用了作者的网格交易法, 在账户里面看到成本的确在不断降低.

但这个只能反映目前的位置是浮盈还是浮亏, 并不决定未来的操作.

不会因为成本从10元降低到8元, 就会以9/10/12元等价格卖掉.

未来的具体操作, 依然严格按照网格表操作, 因此, 成本不是作者的网格交易法的依据.

我们的盈利来自一次次的网格差价的累积, 而不是依据成本做出卖出盈利的选择.

其实, 这就是作者的网格交易法和其他网格交易法的根本区别:

作者的网格交易法已经上升为战略, 而其他的网格交易法其实还是战术, 服务于其他的战略决策(比如趋势投资/价值投资等等).

因此, 其他的战略决策下作为战术的网格交易法, 降低了成本, 可以更有利于这些战略的实现.

而作者的网格交易法由于本身就是战略, 成本没有操作意义, 因为我们只赚网格差价.

若非要把这个成本与操作意义挂钩, 那就是当你不想用作者的网格交易法时, 你可以根据这个成本做出买卖决策.

//降低成本只是对应于买入, 而作者的网格交易法是一套完整的交易体系

都说会买的是徒弟, 会卖的是师父, 会空仓的是祖师爷.

而各种降低成本的方法, 无非就是体现在买入端, 即徒弟级别, 而如何卖出盈利需要其他的方法.

若没有好的卖出策略, 降低成本未必能盈利.

相比之下, 作者的网格交易法, 大家只要系统地学习了菜单中的方法篇, 就会发现, 从买入到卖出到清仓, 都有明确固定的标准.

可以说, 徒弟/师父/祖师爷我们都干了, 所以长期稳定盈利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定投只是买入的方法

定投只是降低了一段时期的平均买入成本, 但是如何卖出是个问题.

所以很多基金在宣传时候总是宣传股市低迷的时候定投买入, 来牛市了卖出, 这样, 盈利会相当丰厚.

但真来牛市了, 怎么卖? 你舍得卖吗?

于是, 很多人往往坐了过山车. 可以说在定投界, 10年下来市值原地踏步的大有人在.

这些人破口大骂定投无用之余, 并没有想清楚问题所在: 无确定的卖出盈利策略, 也就无法保证最终的盈利, 哪怕你成本再低.

=================================

//总结

1) 一般而言, 降低成本, 是要以该成本为决策依据之一进行卖出操作的.

2) 常见的滚动操作, 其中包括网格交易操作, 只是一种战术, 而降低成本是为了便于更大级别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3) 作者的网格交易法, 虽然客观上形成了账户中成本的降低, 但卖出并不以此为依据, 而是固定机械地按照网格买卖, 只赚网格的差价.

希望看完本文, 再也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作者的网格交易法就是反复做短差磨低成本而已, 那只是别人服务于其战略的战术级别的网格交易操作, 而不是作者的上升为战略的网格交易策略.

=================================

//广告

帮朋友推广一下: 智能交易神器

识别二维码验证手机号下载APP, 可以做模拟条件单,网格回测。开立账户享受优惠佣金. APP功能包括止盈止损,一键打新,分批建仓分批出货等18种条件单功能.

客户经理的微信号: l1309963932  (第一个字符是字母L的小写)

最牛叉的是, 这个app居然直接支持网格交易, 云端盯盘, 智能下单!

嫌网格交易下单多且每天机械重复麻烦的, 可以尝试用用这家的app.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网格神奇

标准化的威力

作为吃货, 也挺喜欢做菜的, 但总也做不好.

为啥做不好菜呢? 因为都是看中国菜谱做菜.

(西红柿炒鸡蛋菜谱)

=================================

//看中国菜谱做不出好味道

相信不少人有过看中国菜谱的描述, 玄机重重, 或者更直白一点, 到处都是坑!

比如, 油烧7成热, 糖少许, 盐少许, 味精适量等等, 此外还有焯水一下, 过油一下等等.

试问, 7成热的标准是什么? 是不是要用温度计量一下?

然后, 自我斟酌的少许/适量, 是要考验智商还是悟性? 

另外, 有了一定变通的, 比如一勺盐, 一勺糖, 之类, 有区别吗? 一勺是多少? 勺子多大?

焯水一下, 过油一下之类, 究竟多少时间? 20秒/30秒/60秒?

总之, 看着这些中国式菜谱做菜, 一次又一次失手中...

//中国菜谱 VS 股评家: 异曲同工

由上种种, 作者联想到了股市, 这些菜谱的描述, 和那些股评家们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诉你, 要"谨慎", 要注意"高抛低吸", 又有什么区别?

谨慎了, 空仓的是买还是不买? 持仓的是卖还是不卖?

高抛低吸, 说说容易, 那么何为"高", 何为"低"?

可见, 自主操作, 浮动太大, 可操作性越强, 也就越不可靠, 有时把握得好, 赚不少, 有时又会失手亏了不少.

基本上, 长期这样自主操作下来, 大部分人都是盈盈亏亏, 亏亏盈盈, 整体上至少是略亏的.

因为即使盈亏各半, 貌似持平, 其实也会亏掉税费, 实际是亏的.

所以, 作者一直在想, 有没有确定的靠谱的操作? 于是引出了标准化的思考.

=================================

//数学家的化归思想

相信中学时候都听老师讲过数学上的化归的例子, 就是烧水.

正常烧水: 1)清洗水壶 2) 水壶装满水 3)放到煤气灶上烧开.

如果水壶已经有半壶水, 怎么做?

一般人会"非常聪明"地直接将半壶水装满, 然后放到煤气灶上烧开.

而数学家的回答是: 把水壶的水倒掉, 就回到了正常的标准流程.

由此我们看到, 所谓"化归", 是把未知的/待解决的问题, 转化为已知的/已解决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这种已知的/已解决的问题, 已经不再需要思考和验证, 已经成为了标准答案, 即标准化.

//标准化其实就是章法

我们都说做事情要有章法, 而这种章法, 其实就是标准化.

即前人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已经经历了历史实践的检验, 最后逐渐形成规则, 将会极大地方便和加快做事的效率.

表面上看半壶水装满就烧, 花的时间更少, 而其实, 这是一个需要单独判断的独立事件.

而如果每件事情都要从头来过, 思考一遍, 效率将大大降低, 正确性也未必100%保证.

//标准化不是教条主义

很多人由此会产生标准化会不会导致教条主义倾向的想法.

这也是标准化最容易产生的误解和担心.

事实上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教条主义是用同样的套路生搬硬套变化的条件.

而标准化意味着同样的输入条件产出同样的结果.

也就是说, 区分标准化与教条主义, 根本的就是看条件是不是会发生变化.

发生的条件会变化, 那么用同一套规则就会陷入教条主义, 而同样的条件产生同样的输出, 就是标准化.

教条主义最好的现实例子就是李德代表的共产国际照搬苏联模式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根本原因就是国情不同, 即条件不同, 条件发生了变化.

而对于标准化, 相信做测试的朋友比较容易明白, 标准化就是类似"黑盒测试": 同样的条件若不能产生同样的结果, 则这个流程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

//为什么要标准化?


1)保证了正确性

同样的条件产生同样的结果, 其正确性毋庸置疑.

2)更好地传承知识: 节约时间

标准化了, 才能更好地记录下来, 否则老是用一些模糊字样, 后人如何传承?

记载模糊, 意味着后人要把前人揣摩的过程重新来一遍, 大大降低了传承的准确性和效率.

3)更加地熟练: 同样节约时间

一个事情做几遍不稀奇, 做千百遍, 就能熟能生巧.

若无标准化, 每次都有出入, 还怎么练得好?

4)为自动化铺路: 还是节约时间

自动化, 其实只能固定机械地执行既定的设定程序, 因此抽象提炼出标准化的一道道程序, 是自动化的前提.

//汇总

总而言之, 标准化能极大地提高做事情的效率.

什么叫效率? 就是正确+速度, 即又快又好.

快而不好, 是做无用功.

好而不快, 一旦拖到deadline(往往会这样), 也会变成无用功.

=================================

//标准化, 就是要能产生同样的条件, 即定量

看中国菜谱做菜固然会成为笑话, 但是我们发现厨师烧菜却很好吃.

而能成为好的厨师, 练习到一定程度, 必定是确立了自己的判断标准.

既然是标准, 就是定量的, 而不是类似少许/适量/一下下等模糊用词.

这些并不会写在菜谱上, 而是记在了厨师自己脑子里.

因为他自己所用的各种厨具, 在容量和规格上和别人不尽相同, 又如何记载成让别人可以复制的定量?

这也就是这么多年, 菜谱上依然是那种挖坑式描述的根源.

当然, 有些是按比例的相对量, 是可以记载的.

比如, 作者从一位厨师朋友那边得到的豆浆机打出好喝的豆浆配方: 1杯黄豆, 1/5杯花生.

这样打出的豆浆, 完全没有豆浆的豆腥味.

只用豆浆, 会有豆腥味, 所以为什么商家打出的豆浆那么好喝? 放了豆浆伴侣来中和豆腥味而已.

而家庭自己打豆浆, 不一定有豆浆伴侣, 可以用花生来中和.

但是, 花生过多, 会有花生的腥味.

唯有这个1/5杯花生的比例中和两者, 才达到均衡, 这就是厨师练多了获得的经验标准.

若是只看食谱, 可能会写放入花生"少许"/"适量", 是不是就太坑了?

于是, 作者做菜还是经常失手, 但是打豆浆却是轻松搞定.

看到没有, 定量与不定量, 差别就是这么大!

=================================

//交易体系的诞生

//为什么主动出击的往往当韭菜?

讲到这里, 大家会明白为什么股市中大多数人当韭菜了.

深层次的原因当然是人性的弱点, 参见《为什么很多军事家初出茅庐就能克敌制胜?》 一文.

直接的原因是没有"胜兵", 参见《为什么会当韭菜》 一文.

综合起来, 就是因为没有章法, 即不成体系, 没有标准化, 所有的操作都是基于主观的临机判断, 随意性很大.

而随着市场波动, 自己的情绪波动也会被带动起来, 即人性的弱点显现, 最后陷入市场情绪之中, 反而被人收割.

这是不是和看中国菜谱做菜, 自己斟酌着做, 很容易失手, 是一模一样的?

//交易体系就是标准化

何时买/卖/空仓,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交易体系, 是确定的, 而非主观斟酌的, 其实就是标准化了.

作者的网格交易法已经形成为一套这样的完整的交易体系, 有着确定的买/卖/空仓的标准.

//什么是作者的网格交易法的相同条件?

前面说到, 标准化的条件是确定的, 即同样的条件产生同样的结果才能标准化

那么股市怎样才能产生相同的条件? 是牛市, 熊市, 还是各种利好利空?

可以看到, 资金量/政策/消息等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等到一个所谓的相同的条件有多难?

这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正是这种时刻的变化, 才是最大的确定性.

即作者一直说的辩证哲学: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唯一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 这是绝对的, 永恒的.

有变化, 就有股价的波动, 有波动, 就有差价的可能.

这也是最难理解的一点: 所谓的同样条件, 居然是不断变化的股价波动.

这里条件的"同样" 与 股价的"不断变化", 看似矛盾, 却是统一的辩证哲学, 此乃最大奥义所在!

然后, 立足于国情, 即鉴于大A的大涨大跌的轮回, 新兴市场的高波动性, 以及历史的个股表现, 作者制定出了目前所用的网格交易法的规则和参数.

=================================

//垄断者最害怕标准化

1)手机功能机时代, 每个厂家的充电器都不通用, 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手机的充电接口不同.

然后随着更新换代, 消费者每次都要为新充电器买单, 造成了各种电子污染和浪费.

不过, 厂家在这个过程中捞足了油水.

2)为什么苹果的数据线是独家的?

记得一根苹果的USB线就是200多元, 而当时一般的散装usb线1.5元到2元一根, 品牌的usb线5-10元一根.

苹果的数据线卖20倍以上的价格, 就是因为USB线的另外一端连接的是苹果自己的专用接口, 不通用, 你只能买苹果的.

山寨仿制苹果的也要卖到15-20元一根, 但是苹果声明因此而发生的损坏不保修, 给这条仿制之路堵了一堵.

试问, 如果是标准接口, 比如都用标准的Type-C, 苹果又怎么可能赚这20倍的利润?

因此, 我们看到, 非标准化, 其实就是让消费者上了贼船, 然后慢慢地一点一滴地榨干你.

而一旦标准化了, 没了垄断壁垒, 也就没有了垄断利润.

//庄家主力就是股市中的垄断者

基于资金量/信息时效等方面的绝对优势, 庄家主力在股市中的垄断地位无可辩驳.

而他们正是凭借垄断地位操纵股市涨跌, 并利用了大部分散户人性的弱点而获利, 即拉高了有大量散户追涨, 打压了又有大量散户割肉.

作为股市中的垄断者, 同样的, 他们也会害怕标准化.

因为标准化后, 散户没有了主观的追涨杀跌, 而是一味的机械执行标准化的操作, 即"没人性"了, 他们赚谁的钱去?

//作者的网格交易法就是令庄家主力无可奈何的标准化

我们用网格交易法的, "没人性", 就是按照网格表机械化执行, 有条件的还可以转化为自动化机械执行.

既然不以人性展示, 就不会暴露人性的弱点被庄家主力利用, 因此庄家主力不可能赚到我们的钱.

他该拉升的时候还是得拉升, 该打压下跌的时候还是下跌, 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用网格交易法的, 在网格交易区间内, 顺着他的拉升赚到了差价, 顺着他的下跌不断买到便宜货.

幸运的是, 相信标准化并机械执行的人并不多, 因为散户之所以叫散户, 就是一盘散沙, 无人组织和运作, 因此大部分散户还是表现出随大市而动的人性, 此乃社会规律.

从而, 庄家主力被这些占绝大多数的韭菜所养活, 不但不会饿死, 而且依然活得很滋润, 但这个过程中, 间接地可以让我们赚到钱.

=================================

//总结

1) 韭菜败于基于模糊概念的各种不确定的主观操作

也就是这种主观操作, 无法保证正确性, 也充分表现出了人性的弱点.

2) 基于标准化的机械执行, "没人性", 却大放异彩

再次强调一下, 我们的对手是其他散户, 而非庄家主力.

我们"没人性", 而韭菜们表现出人性的弱点, 从而, 我们是通过庄家主力间接地赚到了韭菜们的钱.

=================================

//广告

帮朋友推广一下: 智能交易神器

识别二维码验证手机号下载APP, 可以做模拟条件单,网格回测。开立账户享受优惠佣金. APP功能包括止盈止损,一键打新,分批建仓分批出货等18种条件单功能.

客户经理的微信号: l1309963932  (第一个字符是字母L的小写)

最牛叉的是, 这个app居然直接支持网格交易, 云端盯盘, 智能下单!

嫌网格交易下单多且每天机械重复麻烦的, 可以尝试用用这家的app.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网格神奇